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聚焦课程协同建设 共话医教融合发展 —— “基础 - 临床课程协同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25年10月24日 15时35分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有机融合,推动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质量提升,2025年10月22日下午,由我校基础医学院教学科、临床医学院教学共同承办的 “基础 - 临床课程协同建设” 专题研讨会,在百城校区7 栋402 智慧教室举行。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教学部左瑶部长出席会议,基础学院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教研室骨干教师,临床医学院内科、妇科、急诊科、骨病外科、神经内科、病理等科室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课程协同建设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金花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会上,与会人员聚焦基础与临床课程衔接的关键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

在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层面,提出构建双向参与式教学机制:一方面建议临床医师深度参与基础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支持基础医学教师介入临床课程教学环节,以此推动临床实践经验与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度耦合,强化 “基础 - 临床” 教学协同性。

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汇报及共同探讨

在教学内容优化层面,建议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并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高频考点明确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着力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与适配性;同时邀请临床专家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工作,确保课程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衔接。

在师资协作与能力提升方面,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将推进基础与临床教师 “双向交流” 机制,开展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相互听课与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互学互鉴;同时明确基础医学教师可利用寒暑假进入临床一线学习,深入了解临床实践需求,反向优化基础教学内容,基础医学院也可邀请临床教师参与基础课程授课,帮助学生提前建立 “基础 - 临床” 知识关联。

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研讨重点之一。大家提出需搭建基础与临床专属对接平台,实现案例、教学视频、动画等资源的高效共享。相关教学管理负责人强调,将以教学科为纽带,统筹推进基础与临床的常态化交流,重点完善案例库与共享平台建设,为课程协同提供资源支撑。

针对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的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大家提出了建议:与临床相关的每门课程应安排学生到临床实践 1-2 次,强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医院开展实践学习;此外可通过1-5年随访记录亲属健康变化档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让 “临床意识” 早培养、早形成。

此次研讨会搭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对话的平台,进一步细化了课程协同建设的实施路径。下一步,我校将围绕研讨成果,加快推进师资交流、资源共建、临床实践等工作落地,持续优化 “基础 - 临床” 课程协同体系,切实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医教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文/韦红玉 一审/农丰羽 二审/王金花 三审/宾晓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