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研究中心隶属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依托两个自治区级平台“广西病原微生物耐药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疆民族地区耐药微生物临床防治技术及先导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以及百色市“人才小高地”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为黄衍强教授,副主任曾红教授。研究团队包括病原生物学方向、消化内科学方向及药学方向导师共29人,实验室科研助理2人。当前在读研究生共72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微生物耐药和致病机制研究;
(2)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3)天然产物抗感染先导药物筛选及评价;
(4)抗感染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成药性评价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
(5)微生物感染相关的胃癌、肝癌等防治研究。
三、团队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紧紧围绕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在抗菌先导药物的发现研究及临床诊断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aterials Today Bio、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60多篇(其中4篇论文IF>10),获授权发明专利17件(其中PCT专利3件),成功转化7件专利获624万元经济效益。团队成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举办了《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耐药微生物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右江民族医学院第一、二届生物医学国际学术论坛、广西微生物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一届生物药学研究成果展示及转化推广专题会议、第二届广西生物药学研究成果展示及转化推广专题会议暨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耐药微生物防控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学术活动。

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成员合影


耐药微生物感染防治研究中心研究骨干与诺贝尔奖得主交流及合影
四、团队近期发表论文(代表作)
(1)Hang, X., Lan, W., Yanqiang, H., Huang, H., Zhang, M., Zeng, L., Shi, T., Bai, Y., Yang, Z., Hu, S., Wang, J., Dong, L., Tong, Q., Jia, J., Bi, S., Xia, Q., Gao, Y., & Bi, H. (2025). 2-oxoglutarate:acceptor oxidoreductase-catalyzed redox cycling effectively targets coccoid form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1), 696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477-4
(2)Dong, H., Guan, A., Yang, S., Wang, L., Zhao, L., Chen, H., Wei, H., Luo, P., & Huang, Y. (2025). An pH-responsive liposome for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Materials today. Bio, 34, 102194. https://doi.org/10.1016/j.mtbio.2025.102194
(3)Cai, L., Huang, Y., Duan, Y. et al. Schiff-base silver nanocomplexes formation on natural biopolymer coated mesoporous silica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curative effect on infectious microbes. Nano Res. 14, 2735–2748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0-3279-6
(4)Wu, D., Yang, S., Yuan, C., Zhang, K., Tan, J., Guan, K., Zeng, H., & Huang, C. (2024). Targeting purine metabolism-related enzyme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A review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 to therapeutic breakthroug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82(Pt 1), 136828.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6828
(5)Yanqiang Huang, Rujia Li, Yuanyuan Dai, Chun Qin, Jikai He, Shixian Yang, Tengqi Wang, Yujie Su, Lizhou Jia, Wei Zhao,Rhamnolipid-assisted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with efficient isolinderalactone loading against drug resistant Helicobacter pylori, Materials & Design,Volume 216,2022,110536,ISSN 0264-1275, 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22.110536.
(6)Jiang, N., Su, D., Chen, D., Huang, S., Tang, C., Jing, L., Yang, C., Zhou, Z., Yan, Z., & Han, J. (2024). Discovery of a Novel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Analogue from Bullfrog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Potential for Designing GLP-1-Based Multiagonist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67(1), 180–198. https://doi.org/10.1021/acs.jmedchem.3c01049
(7)Wang, X., Zhou, W. T., Dong, H. H., Li, C. Y., Jiang, Y. Y., Xie, P., Xu, Z. Y., Xie, S. H., Yang, S. X., Huang, L., Chen, H., Wang, L. Y., Wei, X., & Huang, Y. Q. (2024). Isobavachalcone: A redox antifungal agent impairs the mitochondria protein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64(2), 107253. https://doi.org/10.1016/j.ijantimicag.2024.107253
(8)Li, C. Y., Liao, L. J., Yang, S. X., Wang, L. Y., Chen, H., Luo, P., Huang, G. R., & Huang, Y. Q. (2024). Cinnamaldehyde: An effective component of Cinnamomum cassia inhibi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330, 118222. https://doi.org/10.1016/j.jep.2024.118222
(9)Xu, J.-y, Dong, H.-h, Liao, L.-j, Yang, S.-x, Wang, L.-y, Chen, H., Luo, P., Huang, L., Guan, A.-x, & Huang, Y.-Q. (2024). Deoxyshikonin: a promising lead drug grass against drug resistance or sensitivity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 an acidic environment.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68(10), e0095924. https://doi.org/10.1128/aac.00959-24
(10)Chu, Z. Y., Li, Y. L., Wang, L., Wei, S. Y., Yang, S. Q., & Zeng, H. (2024). Perillaldehyde: A promising antibacterial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neumonia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126, 111311. https://doi.org/10.1016/j.intimp.2023.111311
五、获授权发明专利
(1)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22 1 1524699.2,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黄赞松,管爱星,黄干荣,覃向昆。
(2)小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制备方法, ZL201910245354.5. 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黄干荣,王露瑶,梁凌玲,赵丽娟,周滢龙。
(3)连翘脂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011293663.9.,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李如佳,戴园园,覃春,廖丽娟,徐佳音,王雪,黄干荣。
(4)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1202427.1.,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李如佳,周文婷,李琛妍,黄雯,董蕙华,黄凯黎,何继凯,吴童。
(5)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210107625.2,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李如佳。
(6)一种肉桂醛硫代氨基脲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310973425X2,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李琛妍,黄干荣,罗家锱。
(7)靶向作用于线粒体蛋白的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202211388015.1,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王雪,韦贤,谢萍,解硕花,徐溱翊,江昱颖,徐文艳。
(8)亚硒酸钠在降低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A的应用,202210633132.2,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黄赞松,覃春,廖丽娟,黄干荣。
(9)富铬富锌醋酸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110473487.5,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黄永毅,黄亮,黄干荣,戴园园,李如佳,覃春。
(10)亚麻酸-甲硝唑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110307775.3,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戴园园,赵丽娟,李如佳,覃春,黄干荣,覃艳春。
(11)Napabucasin的制药用途,202110303156.7,中国发明专利,毕庶壮,黄衍强,杭旭东。
(12)广谱抗微生物的介孔氧化硅席夫碱银配合物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2010270412.2,中国发明专利,陈进,毕洪凯,蔡铃,黄衍强,王建明,刘巧。
(13)弯芎金丝桃中4种具有抑制群感效应活性的氧杂蒽酮类新化合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和应用,CN202210690782.0, 中国发明专利周忠波,曾红,何秋映。
(14)一种治疗微生物感染皮肤病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24 1 0256597.X,中国发明专利,黄衍强,徐文艳,徐佳音,谢萍,徐溱翊,江昱颖,韦红玉,罗家锱,黄干荣。
(15)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应用,P7036461,日本发明专利,毕洪凯,罗培培,黄衍强。
(16)亚麻酸锌的制备及其在制备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中的应用,US011203563B2,美国发明专利,毕洪凯,黄衍强,杭旭东,曾利平,贾佳。
(17)一种治疗幽门螺杆菌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US 12,310,952 B2,美国发明专利,黄衍强,李如佳。
六、出版专著
(1)《耐药幽门螺杆菌防治研究》,黄衍强主编;
(2)《如何在基层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知识科普》,黄衍强主编;
(3)《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与防控》,曾红主编。
七、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1)实验室负责人:黄衍强

黄衍强
黄衍强,病原生物学专业,教授,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右江民族医学院科技处处长,广西病原微生物耐药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疆民族地区耐药微生物临床防治技术及先导药物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广西高校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广西药学会生物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微生物学会理事,广西药学会理事,在幽门螺杆菌及微生物耐药防控方面形成了比较有创新、有特色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重点研发专项等科技项目8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aterials Today Bio、Nano Research、Materials&Design、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3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美国、日本),其中7件专利转化获收益624万元,出版专著2部(主编),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1项。创建了“右医桂无幽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在广西展开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科普活动,科普作品入选广西科技资源科普优秀案例,入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4年“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交流活动”优秀作品,获得第二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广西科普视频比赛优秀奖。
(2)实验室副主任:曾红

曾红
曾红,教授,博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环境微生物委员,广西微生物学会理事、广西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生物信息专委会委员,广西高层次人才,百色市“生物源活性物质创新技术中心”平台负责人,《广西病原微生物耐药防控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疆民族地区耐药微生物临床防治技术及先导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副主任。
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耐药微生物防控研究,目前,主持完成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1项,兵团博士基金1项,校长基金1项,在研省部级《幽门螺杆菌防控救治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及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子课题 1项;人才项目《一株放线菌新物种G2027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调节研究》。发表文章40余篇,SCI文章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参编教材2部,专著1部。《中草药》《武汉大学学报》《塔里木大学学报》《Moleculer》等期刊青年编委。
(3)赵丽娟

赵丽娟
赵丽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病原生物学研究方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研究1项,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尤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机制有比较好的研究成果。
(4)毕洪凯

毕洪凯
毕洪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自贸港C类人才,获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医药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海南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江苏省药学会海洋药物专委会常务委员等。毕洪凯课题组深耕病原菌治病耐药机理和抗感染药物药理等研究领域,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病原菌分子-细胞-动物抗菌研发平台,获得30余个新型抗菌先导物/候选药物。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首创“靶点发现-药物设计-多维度评价”全链条研发体系,其中抗菌体内外药效评价技术已服务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奥赛康药业等20余家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加速了行业研发进程。自2015年回国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自然面上项目(4项)等10余省部级课题和20多项横向课题,近年来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2021)、 Science Advances (2023)、 Advanced Science (2025)和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5)等顶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含日本和美国专利各1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奖励1次,曾入选“江苏特聘教授”和“江苏特聘医学专家”等人才项目。
(6)周忠波

周忠波
周忠波,博士,教授,马来西亚玛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后。现任右江民族医学院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体内药物化学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主讲教师,《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青年编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学分会理事。主讲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波谱分析技术等课程,编写出版教材4部。长期从事天然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其他科研项目5项。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6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校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